量的守恒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量的守恒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
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
3、做一做。
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
量的守恒大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用比较的方式,不受形状,数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感知量的不变性。
2. 激发幼儿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透明的一次性杯子(有刻度),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瓶子,实物牛奶饮料等、大记录表一张、记号笔、盘子、抹布、水、(幼儿人手一份三个大小一样的容器测量的小杯子、抹布、盘子、水。
三、 活动过程:
不同形状瓶子中液体的比较
1. 出示两瓶颜色不同瓶子形状不同的水。(放在桌子上)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饮料,他们请你看看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你觉得哪个多?为什么?(你觉得哪个少为什么?)有不同意见的吗?那我们来举手表决一下,同意黄色多的小朋友举手,同意红色多的举手,好,现在马老师把你们猜测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教师:有的小朋友认为是黄色的水高,所以觉得它多。(有的小朋友觉得这个瓶子胖,水少),
我们小朋友意见都不同,到底是谁的水多呢?那我们就来做个实验,找到最正确的答案吧。
教师:出示量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实验用的量杯,你看它跟我们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条就是量杯的刻度线。
那我们怎样用这个量杯来做实验呢?告诉我们这两瓶水哪个多?哪个少?
根据幼儿的回答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2. 幼儿操作
等下四个小朋友一组,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选好一瓶饮料,再找一个好朋友,先比比你们两个谁的多?谁的少,再来用量杯做实验量一量,看看结果到底怎样?
提出实验要求: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哦,不要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来,要不我们的实验就不能成功了。
实验结束,请一组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才你和谁比的?刚开始比的时候是谁的多呢?实验后又是怎么样的?
马老师再请一组小朋友来说一说。
你们的方法真不错,马老师也来学一学,量一量(教师进行实验)
教师提炼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还是一样多的。
幼儿操作
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结果,比较了两个不同形状瓶子里的饮料。现在你们来看看,马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你发现这三个小杯子都是怎么样的呢?请你把三个杯子里的水和一个瓶子里的水比一比,到底是谁的多?请你用刚才实验方法进行测量。
实验要求:老师在托盘上为你们准备好了实验工具,请坐这边的孩子轻轻地来这边拿,请坐这边的小朋友来这边拿,然后轻轻地找到一个空位置,进行实验。老实验的时候不要让饮料掉到桌上哦,要不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
实验结束:请一幼儿上前来介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刚开始比的时候是你觉得是哪个多?为什么?
小结:原来一样多的水,不管它瓶子的形状变了,还是装几杯,里面的水还是和原来一样多。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非常能干,实验也非常成功。马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你们,当你去超市里,去买饮料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不同形状的瓶子里的饮料是一样多的呢?你们看商家叔叔阿姨她们考虑的很仔细,他们用这样的数字来告诉我们,虽然形状不同但是还是一样多的,这样每个顾客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饮料了。晚上回家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超市找找这样的物品。
量的守恒大班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理解容积守恒的概念;掌握容积守恒的数学表达式;能够运用容积守恒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容积守恒的概念: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量保持不变。容积守恒的数学表达式:V1 + V2 = V3,其中V1、V2、V3分别表示封闭系统中三个不同时间点的体积。容积守恒的应用:通过容积守恒,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液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等。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讲解容积守恒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使学生理解容积守恒的基本原理。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容积守恒的原理。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能够运用容积守恒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容积守恒的概念。讲解:讲解容积守恒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容积守恒的原理。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能够运用容积守恒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总结容积守恒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以及容积守恒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能够理解容积守恒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是否能够运用容积守恒解决实际问题。作业:布置一些容积守恒的作业,如计算液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等,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对容积守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测试:通过测试来检查学生对容积守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量的守恒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学习比较物体时,不受位置、形状等条件的影响,正确判断物体面积的大小,感知量的不变性。
2.引导幼儿学习将纸二等分,在图形还原中领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2张,剪刀1把,糨糊少许。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张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并提问:“这两张纸一样大吗?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是一样大的呢?”用幼儿说的方法验证。
2.教师将一张纸贴在黑板上,将另一张纸二等分,贴成另一个图形,并提问:“现在这个图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
教师将二等分的图形纸与黑板上的图形并列在一起,让幼儿比较。(两个图形一样大)“为什么还是一样大呢?”(因为纸没有再扩大和再缩小,只是剪开了,拼起来还是和原来的纸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验证结论。
3.教师继续将二等分后的两张小图形纸二等分,共分成4张,再拼成一个图形,并提问:“用这4张图形纸拼成的图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为什么?”
教师将4张图形纸重叠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纸上,验证再一次等分后的纸与原来黑板上的纸一样大。
量的守恒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育活动,还应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
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具: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教学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量的守恒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1)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1)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一放在茶盘里。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春风吹。
(1)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x个人。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形式对五以内的`数字复习,激发了幼儿扩展的兴趣,颜色不一的魔术帽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好奇心,从颜色到大小不同的变化,能更直观体验数值的守恒,整个活动体现了孩子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去学,发现,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从大小,颜色,空间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有些幼儿会中途失去耐心和兴趣,另外,整个节奏感还要强些,内容紧凑些。
-
我们精彩推荐量的守恒大班教案专题,静候访问专题:量的守恒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