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规划网 >地图 >教学资料 >

数的产生教案

2025数的产生教案(热门九篇)

时间:2025-04-14 作者:范文规划网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的产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初步会读一般的多位数,并说出数的组成。(中间不含0的多位数)

3、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读出大数,说出数的组成

能将大数正确的分级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吗?上海的一些区县的人口数(20xx年)

南汇 699119 闸北区 707869浦东新区 1766946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谁知道,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呢? 请你读一读:1295330000

1) 我们曾经认识了哪些数位?它们相对应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我们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

小结:正如我们所说的个、十、百、千、万、还有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

生:10个一万是十万,计数单位是十万。

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

生1:10个十万是百万,计数单位是百万。

生2: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计数单位是千万。

生3:10个一千万是亿,计数单位是亿。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所以叫十进制计数法。 探究二:介绍四位分级法。

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

很久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创造出了用四位一级的方法计数,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个级表示多少“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亿级,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2)我们来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这个数分为几级呢?万级上表示多少?个级呢?

16737700是由()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 生:16737700,这个数分为二级

万级上表示1673个万,个级上表示7700个一。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填空

(1)10个一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10个一亿是( ),10个十亿是( )。

(3)一百万里有10个( ), 有100个( )。

练习二

(1)2100350里有()个一。

(2)1023003405里有( )个亿( )个万和( )个一。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在读大数时,利用数位分级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准更快的读数。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读读第10页中北京市、河南省、台湾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人口数。

数的产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认识。

2、正确地读、写出亿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和写出近似数。

3、能使用数据说明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地读、写出亿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和写出近似数。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小黑板出示:

读出下列各数

6678905、9043000、7890000

写出下列各数

二十万、三十八万零九百、三百零五万零五十

2、你们能说一说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和联系吗?请背出数位表。

3、投影出示:一个数的百万位和十万位上都是5,千位上是3,其他各位都是0。

(1)这是几位数?请写出这个数。

(2)最高位是什么位?读出这个数?

(3)省略万位后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评议(要求学生说一说做题时是怎样想的。

1、学生读、写数。

2、多名学生回答。

3、学生在自备本上做。(四人在黑板上做。)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高训练

1、投影出示:

下面□里可以填哪些数?

19□78520万、60□90760万

9□87651000000、9□4765900000

其中最大或最小是几?

2、用0、1、7、4、8能组成最大和最小的五位数各是多少?

1)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做题。

2)学生练习。

数的产生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解析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是以学生原有认知“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的数的概念的教学。它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掌握的不好,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

2、教材目的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和数位“千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难点是接近整十、整百数的数法。

二、说教法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针对二年级小学生年纪小,直观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突破对大数的具体认识。在“数立方体”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具体形象,在脑海中清楚的认识计数单位,并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法

亲自动手尝试过,记忆才深刻。为了让学生学会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法,我采用尝试法教学,多次让学生尝试拨珠,数数,小组合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尝试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正确数数,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说教具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个计数器学具。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生活中的千以内数据,谁能来说说你收集的数据?

生汇报好后,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各种数据。

2、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举行数数比赛,请同学们做好准备!不过,比赛的时候要注意听清楚数数的要求,看哪个小组数的又对又快!

(1)一个一个的数,从86数到95;

(2)五个五个的数,从30数到80;

(3)十个十个的数,从10数到100。

3、师:刚才同学们数得很好。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看一看,数一数,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小正方体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出现)

师: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小结:数量少:一个一个一十一十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数量多:一千一千的数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认识计数器(课件示一个大的计数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学习数较大的数时要用上计数器。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数数

(1)一百一百地数

从172数到972,怎么数?(学生尝试,汇报,教师用计数器示范数,学生再练习边拨珠边数)

(2)十个十个的数

从420数到500,怎么数?(学生尝试边拨珠边数,汇报,)

(2)一个一个的数

从198数到206,怎么数?(教师带着拨,再让学生独立拨,数。指名拨数,怎么拨的)

从985数到1000(学生两人小组借助计数器数,汇报,集体数)

说明: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是数数的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借助计数器边拨边数,降低难度,和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相互学习突破。

3、感知一千

(1)师:999再拨一个珠子是多少?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多少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课件示一与一千的图例比较,学生直观的感受一千是很大的数。

(3)师:计数器上的1000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一个珠子就能表示1000?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认识的就是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师:小朋友们真棒!会数1000以内的数了!可是,我数到下面这些数的时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数?你们能帮帮我吗?

1、一个一个的接着往下数:

(1)数出69后面的5个数;数出99后面的5个数。

(2)数出189后面的5个数;数出199后面的5个数。

(3)数出609后面的5个数;数出995后面的5个数。

(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学生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这里,我让学生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说一说:联系日常生活,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3、身边的数学

随着国家的强盛,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退休教师李老师的工资1990年每个月只有236元,20xx年每个月是853元,20xx年每个月是1850元,20xx年退休时达到每个月3045元。

3、想一想,可以怎样数?

____、_____、800、____、____。

(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千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

数的产生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如图)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

(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分。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数的产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近似数的含义,理解“四舍五入”法,会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会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在探究求亿以内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认识和应用大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

2.师:这里有一些数据,比较这些数据有什么不同?(准确数,近似数)

3.师:有些数据前有“约”字,或后面有“多”字,这是什么意思?

4.师: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但有时有些数不需要知道到底是多少,如在整个20xx年世界杯赛事举行期间,共有大约150万人通过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上收看球赛。这时就需要近似数。图中这些画横线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二)点明课题

师:怎么求近似数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求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求近似数

1.课件出示: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圈出题中的“大约”、“万”)。这说明要省略这两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还要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师:这两个数都不是整万的数。把不是整万的`数写成整万数,这个整万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关系呢?

2.求12756的近似数

(1)师:12756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2)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图。

①课件出示:

②师:在这条数线上,用这个点表示10000,这个点表示20000,这两个点中间的点表示多少?(15000)

③师:请你在这条数线上找一找12756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上来指)

④师:从数线上看,12756接近几?(10000)

3.求1389000的近似数

(1)师:1389000的近似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师:我们也来看看图。

①课件出示:

②师:请你在这条数线上找一找,1389000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上来指)

③师:从数线上看,1389000接近几?(139000)

(二)理解“四舍五入”法

1.师:观察这两幅图,想一想,12756为什么约是10000,而1389000约是139000?(12756在15000的左边,更接近10000,1389000在1385000的左边,更接近1390000)

2.师:大家很会观察和比较,你们找到了一个标准,就是中间这个数。10000到20000这一段和1380000到1390000这一段都是10000,它们的一半是5000(课件演示:15000千位上的5变红,1385000千位上的5变红),12756只比10000多20xx多(课件演示:12756千位上的2变红),不够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2小于5,所以把尾数它和它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12756接近10000。这里用什么号连接?为什么?改写的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用什么号连接?

3.师: 1389000比1380000多9000(课件演示:1389000千位上的9变红),大于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9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所以1389000约等于1390000,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139万,用“=”连接。

4.找一找,想一想

(1)师:想一想,是“舍”还是“入”,哪一位上的数起了关键作用?(千位)

(2)师:我们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也就是个级上的四位,所以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几很重要。

(3)师:结合数线图找一找,1□756的近似数也是10000?1□756的近似数就是20000了?

(4)师:不看图想一想,138□000的近似数是1390000?138□000的近似数就是1380000了?

5.小结:

(1)师:求近似数时,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入”?

(2)师: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大于或等于5就“入”。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三)试一试: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注意:由于题目没有要求改变计数单位,所以省略尾数后应改成0。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4页第3题

2.教材第15页第4题

3.□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21□975≈29万 34□041≈35万 53□6831≈540万 2□3572≈20万

数的产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3.课件出示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8.课件出示:

师:后来发展成用□表示0,大约700多年前用○表示0。

(三)了解算筹的不足,产生对“新型”计算工具的需求

1.师:试着用小棒代替算筹表示出19612368。(学生尝试时,可能会出现小棒不够用的情况)

2.师:摆出来了吗?谁来试试?没摆出来的同学出现什么问题了?(小棒不够用,太占地了摆不下)

3.师:我们只是用算筹摆一个数试一试,古人不但用算筹记数,还用它计算,所以要随身携带。你知道古人要随身携带多少根吗?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你想不想也随身带着?为什么?(不方便)

师:算筹不方便,计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筹,简化演算方法,加快计算速度就成了人们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计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了解用算筹的记数方法,通过说出算筹表示的数是多少的活动,体会位值制的作用。通过用小棒当算筹表示“19612368”这个活动,使学生体到算筹的不便,从而产生对简便的计算工具的需求。】

二、认识算盘

(一)认识算盘

1.课件出示

师:对,就是算盘。(学生随意说)

2.课件出示:

师: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向大家介绍介绍。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二)算盘的作用

(1)师:算盘可以用来记数,也可以用来计算。

(2)师: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课件出示:

师:算盘上表示出的数是多少?(35215862)

(4)出示:算盘

师:请你在算盘上拨出602、534067。

(5)师:如果让你用算筹表示这两个数,你觉得怎么样?用算盘记数要比用算筹记数方便许多。计算速度也快很多。因此,中国的算盘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

(三)认识两种算盘

1.课件出示:

2.师:观察有这两个算盘,它们有什么不同?

3.师: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因为中国古时候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对算盘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以大家互相介绍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旧知。通过让学生读出算盘上的数和在算盘上拨数的活动,了解算盘的记数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要是用算筹表示这两个大数,会怎么样,突出算盘的便捷,这也是它能出入日本、朝鲜等国的原因。】

三、认识计算器

(一)国外计算工具的发展

1.师:我国的计算工具在发展,其他国家也发明了计算工具。你都知道什么?

2.认识计算尺

(1)课件出示:

(2)师: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3.认识机械计算器

(1)课件出示:

(2)师: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机是1642年,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发明的,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4.认识计算器和计算机

(1)课件出示:

(2)师:在莱布尼兹把帕斯卡发明的只能做加减计算的机械计算器改进成也可以进行乘除计算后,一直要到20世纪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3)师: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它是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每秒可以计算5000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以用手轻轻托起,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二)认识计算器

1.计算器的用途

(1)师: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这么多的计算工具,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计算机工具呢?

(2)课件出示:

师: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儿的时候在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三瓶水和一些纪念品,想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怎么办?(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用计算器可以算得又对又快、手机上就有用起来方便)

2.课件出示:

师:看来大家都愿意用计算器,你了解计算器吗?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绍介绍。(显示器,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等。)

3.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互相出一步计算题,并用计算器计算,了解各键的作用。

4.师:大家介绍的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还有一些键随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今后会用到。我们认识了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呢?如果按错了怎么办?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计算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且携带方便的特点。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数的产生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这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 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3、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鸟巢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奥运福娃带来的挑战,让他们在挑战中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猜一猜

课件出示鸟巢体育馆图片,引导学生:猜猜看,这儿可坐多少人?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并由此导入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活动二:数一数

活动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挑战情境:小朋友,福娃带来了一些题目,小朋友每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一个福娃,全部完成,将得到一组福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接下来学生满怀信心地进入数小棒的活动。

(1)数老师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明确"10个一是十";

(2)数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数,明确"10个十是一百"; 复习已有旧知

(3)小组合作数更多的小棒。

晶晶带来挑战:怎样数更大的数?

数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每盘大约多少根?

学生自由猜测后,老师问:怎样能准确地知道小棒的根数?学生将自发地要求数。老师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给各组,请小组合作数一数,并提出数的要求:

(一)数的速度要快;

(二)数的数量要准;

(三)数出的小棒要捆扎好,让别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后,不是马上让他们数,而让他们先独立思考:该怎样数?再组内讨论:我们组怎样数?统一意见,达成共识。然后组内一起动手数小棒。

数完后,分小组汇报:你们组有多少根?怎样数的?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这时,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数法: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扎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两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么多的数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并说一说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这样从感知入手,注意了数和形的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 这部分是重点知识。

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数小棒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整个活动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活动三:指千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这样,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让生指具体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让生用手写一下如何写一千。

活动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页纸的厚度,并用手势演示一下;根据100页纸的厚度估计200页,400页纸的厚度,同桌、小组同学进行验证;估计1000页纸的厚度,师出示1000页纸,比一比谁估计的准确;

接着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活动五、出示卡片199,它后面的数字是谁?师详细讲解,为何是200,接着问生209后面是?

你能接着数吗?

89-- 18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学生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

活动六

1、

(1)填一填。

10个1是 10里面有 个1

10个10是 100里面有 个10

10个百是 1000里面有 个100

(2) 数一数。

从198数到206

从985数到1000

这里,让学生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 填一填: ----、---、800、--、--

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

  3、 出示图片

让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最后进入总结的环节: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顺利完成挑战,同学也得到福娃(课件出示福娃图片)恭喜你们!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数的产生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1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

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料。

2、教学数的产生

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1)出示课本主题图,介绍几种在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

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那时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师: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

(3)认识自然数

教师明确说明: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

“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启发学生说出: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师:随着人们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就产生了进位制。

(1)了解其他进制。

师:一般地说,进率是几,就叫做几进位制。

例如有二进位制、八进位制、十进位制、十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等。我们通常是用“十进位制计数法”,它的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即满十进一),用数字1,2,3,4,5,6,7,8,9,0和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如一百三十五记作135。

电子计算机一般是用“二进位制”表示数。进率是“2”(即满二进一),只用两个数字0和1与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

例如:

“零”记作0,“一”记作1,“二”记作10,“三”记作11,“四”记作100,“五”记作101,“六”记作110,“七”记作111,“八”记作1000,“九”记作1001,“十”记作1010,“十一”记作1011,“十二”记作1100……

此外,还有“六十进位制”,如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六十”,即1时=60分,1分=60秒。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质疑: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师讲解:要想了解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先要从计数单位开始,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什么是计数单位,那你都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千、万……亿。)

②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

师:不错,像个、十、百、千、万……亿这些都是用来计数的,所以叫他们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有大小之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要计量这一行的人数,需要用什么计数单位。

(个)要计算我们班的人数,要用什么计数单位。(百)

师: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

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

你猜猜。

(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

你猜猜。(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

数一数,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

你再猜猜。(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师: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

(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

提问: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倍的关系)

师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特别说明:最小的一位数还是1,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文字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可以将谈话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大部分知识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看书质疑

1、让学生阅读书本有关学习内容,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2、根据课本出示的我国人口数,请学生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读这个大数。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后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数的产生教案 篇9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活动目标: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范文规划网小编为您推荐数的产生教案专题,欢迎访问:数的产生教案
精选阅读

本文来源:http://www.fgh888.com/f/18500.html

  • w
    六年级奥数教案

    发布时间:2025-03-29

    六年级奥数教案 篇1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

  • w
    《七的歌》教案(实用九篇)

    发布时间:2025-01-01

    《七的歌》教案 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2、赏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教学重点: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

  • w
    数字认知的教案(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5-02-23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数字认知的教案 篇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游戏、动手操作来学习10的数字认读。2、发展幼儿...

  • w
    2025中班礼仪安全教案(合集九篇)

    发布时间:2025-01-03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安全一日生活之安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班礼仪安全教案 篇1教学目标:学会一般的就餐规矩,懂得餐桌上的礼仪,强化家庭美德和个人用餐形象。教学过...

  • w
    北京的金山上教案(热门2篇)

    发布时间:2025-01-04

    北京的金山上教案 篇1一、教材分析:(一)新编音乐教材的理念及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本教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的。它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

  • w
    借调期间的述职报告(热门九篇)

    发布时间:2025-03-14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是时候写一份述职报告了。那么什么样的述职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借调人员述职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借调期间的述职报告 篇1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今年初,承蒙局党委的信任,我从乡镇借...

  • w
    阿拉丁神灯的教案(集锦九篇)

    发布时间:2025-01-04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拉丁神灯》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阿拉丁神灯的教案 篇1今天,我向大家讲述《一千零一夜》中我最喜欢的故事,《阿拉丁神灯》。大家、一定很...

  • w
    村居教案(热门十六篇)

    发布时间:2025-03-26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古诗《村居》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村居教案 篇1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